追覓入局對標布加迪威龍、野馬“復活”或瞄準飛行汽車,新造車潮再來襲
追覓科技終于確認進入汽車行業。8月28日,追覓科技正式官宣造車,首款超豪華純電產品對標布加迪威龍,計劃于2027年亮相。追覓表示將持續長期投入汽車領域,目前該項目已組建了近千人的造車團隊,且在持續擴張。“這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更不是一時的風口追逐。從2013年在清華天空工場寫下第一份造車計劃書到如今站在全球清潔領域的頂峰,我們用了十二年等一個屬于追覓的‘時代時機’。”在同日流出的一封內部信中,追覓汽車團隊如是寫道。是年1月,星空計劃(上海)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星空計劃”)在上海臨港新片區成立,注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涉及除整車制造外的諸多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相關領域。天眼查APP顯示,星空計劃由星空計劃(上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股權穿透后表明,其實控人為追覓科技創始人、CEO俞浩。“目前研發設計人員大約有七八百人,今年年底工程樣車便會出來,是一款中大型增程SUV。”有接近追覓科技的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星空汽車CEO戰中國為原北汽集團高管,研發負責人則來自合眾新能源。雖然有智能硬件領域的積累,并自稱有“足夠的財務儲備和戰略資源”,但對追覓而言,市場環境的改變及產業政策的要求、造車所需的巨額資金,仍為橫亙在其造車之路上不可忽視的因素。此前有消息稱,追覓方面已與上汽達成代工協議,由上汽負責整車生產,但在8月28日的官宣中,追覓并未給出明確信息。據上述業內人士,追覓確與上汽方面進行過探討,但目前尚無定論。至于造車所需資金,追覓方面表示,隨著產業鏈的成熟,當前的資金效率較過去更高,“對于追覓汽車,我們會放眼長期做持續的投資”。“晚進入的玩家并不一定意味著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關鍵在于找到正確的時間節點進入市場,而不是盲目追求越早越好、在大家都能盈利的時候進入。”追覓方面稱,“可以利用產品本身的盈利來積累技術和加強壁壘。”幾乎在追覓科技官宣造車的同時,另一家在市場沉寂已久的“老牌車企”也進入到“復活”階段。8月25日,一家名為“云界智能汽車(成都)有限公司”(下稱“云界智能”)的新公司于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2480萬元人民幣。工商信息顯示,新公司由深圳康湖新能源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四川華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中創投資(廣東)集團有限公司及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5%、20%、20%及25%;而后者野馬汽車股東即為此前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雷丁汽車及其關聯公司比德文控股。2024年3月,雷丁汽車管理人發布山東省昌樂縣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該法院依法受理申請人雷丁汽車提出的破產重整申請。當年4月30日,昌樂縣法院裁定受理了雷丁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二十家公司合并重整案。此后,這一合并重整案進入投資人招募階段,直至云界智能的成立。“從工商信息來看,云界智能的三家新股東(深圳康湖、四川華鴻和中創投資)均未涉足過整車制造業,但深圳康湖的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業務,而四川華鴻經營范圍則覆蓋智能無人飛行器、工業機器人等。”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此,云界智能或借助野馬汽車此前具有的整車制造和供應鏈基礎,投身飛行汽車、具身智能等熱門賽道。在智能化轉型進入“深水期”的當下,差異化生存或是追覓造車與野馬“復活”參與市場競爭的選擇。在官宣進入整車制造領域后,追覓方面表示,商業成功是“全要素競爭,這意味著在所有關鍵指標上都要超越競爭對手;第二是全球銷售和制造網絡,利用中國的研發及制造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生產基地”。
編輯:冶金材料設備網
發布時間:2025-08-29